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 Podcast

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

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
《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是一档泛文化类播客。主要谈论关于社会、戏剧、教育的相关和交叉话题,以深度谈话的方式探讨不同文化、语境、自我认知下的现实与虚拟问题。
Ep59 作为情绪劳动者的教师
简介为了讨论近期郑州教师结束自己生命的不幸事件,及在诸多教育群广泛传播的“深圳教师辞职潮”,曹曦近期主持了新一期SITE A# 线上活动——作为情绪劳动者的教师,利用社会互动理论家霍奇菲尔德的“情绪劳作”概念,来反思当代(戏剧 )教师群体的特殊历史语境,以及区别于以往的行为模式。本期ITR是该分享的实况录音。延伸信息《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霍克菲尔德利用马克思谈到的异化理论,及欧文.戈夫曼在上世纪中叶提出的“拟剧”方法论,来对比19世纪英国工厂中童工的体力劳作,及其生产方式,和20世纪的空乘人员的异同。提出,这些空乘人员的情感劳作已经成为一种交换价值的工具,被严重的商品化。电影《超脱》电影讲述了一名深受童年创伤影响的代课教师在一家美国的公立学校代课数周内发生的故事。他在遭遇同学、同事以及美国当代社会中诸多由社会分裂带来的问题时,面对着复杂的心理-社会困境。主播 | 曹曦,编剧、导演、中国教育戏剧重要推动者后期 | 曹曦编辑 | 杨蔓
Nov 20, 2023
1 hr 7 min
Ep58 把青春期的刻板印象一网打尽
今天邀请到直面鸿沟青年剧团的几个新老成员一起聊天,这是她们第三次上这个节目。在本周的周末,7月8日,她们将会演出抓马青少年剧团的第十六部剧作——《醒醒,该起来了》,在这之后,部分已经在这里浸泡了13年的年轻人,将会离开剧团,去往更广阔的世界。她们来的时候还咿呀学语,离开时已经是一名能够为自身和世界负责的青年。这些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年轻人,将开始为自身和身边做出微小的改变,以至于建造一个属于她们的世界。她们在过去十几年的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她们将要建造的世界。我们聊了青春期的刻板印象,第一次来例假的经验,如何获得性知识;是否愿意要孩子,以及将一个婴儿带到这个世界上伴随着的社会观念、性别意识、养育观念和平权意识,她们也分享了为什么生育意愿降低,以及她们对未来的担忧。我佩服她们谈论问题的角度、意识、和深度,也为她们对于世界、自身,以及父母的理解和爱,感到欣慰和温暖。从她们的言语中,你能越过“躺平”的文化,看到愿意为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的一代人的勇气和力量。也欢迎你在7月8日/9日的周末,来到西区剧场,看看这群年轻人一起想象的、40年后的世界。这里是《这是真的么?》,在这里,我和朋友们聊戏剧、教育和社会,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等地方找到我。下面,是我和直面鸿沟青年剧团的王羽芊、王思涵、侯景宸和宣若琳的一次聊天。Shownotes青春期的刻板印象里有哪些是事实?第一次例假的故事   三年级的孩子很了解性知识男生会和女生一起聊性行为00后会想生孩子么?有伴侣是要孩子的必要条件么?爱是养育孩子的唯一么?一个人养孩子就不行么?靠宣传能够改变社会观念么?我们愿意发声去改变身边人的观念生育意愿降低到底为什么?年轻人对未来最担心什么?我们是生活在父权制的社会里么?男女怎么平等?我们和父母相同和不同我们想象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延伸信息话剧《醒醒,该起来了》主播曹曦 | 编剧、导演、戏剧导师王羽芊、王思涵、侯景宸、宣若琳后期 | 曹曦编辑丨杨蔓
Jul 1, 2023
1 hr
Ep57 在中国,我们为什么需要青少年参与戏剧实践
本期节目是本月初的一次线上对谈的实录,谈论了青少年剧场及教育剧场在欧洲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差异、方法和经验。Shownotes•  TYP (Young People’s Theatre)是什么?该如何翻译?•  剧场是一种青年人的社会实践•  青艺的传统今天缺失了•  TIE(教育剧场)的起源是什么?•  TYA (Theatre for Young Audience)又是什么?•  了解戏剧和剧场的原理对做TYP是必要的么?•  戏剧的审美不是学校能教的•  几岁上台合适?•  抓马教育起源的故事•  青少年剧场的触达率决定了是否有更好的戏剧老师•  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何解决•  年轻观众更懂邦德的戏•  戏剧学院不是产生艺术家的地方•  Kildare Youth Theatre的本地与国际项目•  年轻人有可能自己组织剧场活动么?•  为年轻人赋予什么权力?•  青少年是通过剧作家的身份进入到戏剧表演的•  关于戏剧形式的质疑及戏剧为什么有用•  那对外如何沟通呢?本期主播Selena | birdie 戏剧留学创始人李欣璐 | 教育戏剧工作者,曾工作于爱尔兰Kildare青年剧场曹曦 | 编剧、导演、戏剧导师延伸信息Kildare Youth Theatre坐落于爱尔兰中东部的青少年剧场,建立于1996年,该青少年剧场结合欧洲剧场的技艺和爱尔兰的传统,并由年轻的团员集体管理。Belgrade Theatre 贝尔格莱德剧院英国二战后建立的第一个平民剧院,坐落在考文垂市中心,因其与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市为姐妹城市得名。在1960年代首先尝试了后来被称作“教育剧场”(Theatre in Education)的独创形式,由剧团将剧场演出直接带入学校,并用大量的互动参与式剧场与儿童和青年人探索他们自身和社会。爱德华.邦德及《愤怒的路》英国在世最伟大的剧作家,出生于1934年,他写作了50余部戏剧、电影、广播作品。从1980年代开始,他加入了教育剧场运动,并持续性的为儿童和青年人写作。《愤怒的路》曾于2014年在北京上演。Cockpit Theatre在1616年由斗鸡场改造而成,考克比剧院是位于伦敦的重要剧院之一。在70-90年代的教育剧场运动中,杰夫.吉勒姆(Geoff Gilham)带领考克比剧团创作了诸多重要的教育剧场作品。37 plays为庆祝莎士比亚首次合集出版400周年,37plays是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地区剧院联合发起的一个剧作家项目,该项目刚在上个月公布了最终获得提名的37部全新创作的剧作。其中有十部剧作是由低于17岁(其中五部低于11岁)的创作者创作的。《醒醒,该起来了》《醒醒,该起来了》(Rise & Shine)是直面鸿沟青年剧团“责任与逃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步《我们(或个人问题)》曾于2022年初在北京首演,该剧取材于发生在2022年的一起高中生坠楼事件,通过13个发生在学校、家庭和公共空间的瞬间,富有诗意又不失幽默的探索了青年人如何为生命负责。作为该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醒醒,该起来了》将故事设定在30年后的另一群年轻人,既《我们》中那些幸存者的下一代。当科技已渗透至她们的肉身,资源消耗殆尽,快乐需要吞咽药丸,无法停下狂笑或哭泣,她们该如何“康复”?当围绕着她们的成人不仅忽略她们的感受,甚至发明各种方式剥削和利用她们时,她们如何为自身和他人负责?《醒醒,该起来了》在荒诞、讽刺和重返反乌托邦色彩的情节背后,探索了人类文明该如何走下/出去。《醒醒,该起来了》购票链接
Jun 21, 2023
1 hr 45 min
Ep56 我给校长写了封信
您听到的声音来自一个12岁的女孩曲若溪,这期《这是真的么?》是她在抓马中心的东广场的一次分享录音。在去年进入到初中后,她遇到了很多中学生都遇到的问题,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面对无意义和无目的感?如何面对手机对心流的拦截?如何面对自己并不认同的评价系统……这些困惑最后化为一封发送给校长的信,并且得到了来自校长积极的回应和帮助。我认为这是当下中学生乃至教育困境的一个积极的例子,不仅因为Cici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困惑、疑问,并且敢于寻求帮助;还因为她的父母和校长十分即时的回应了她想要寻求帮助的需求。也许,在儿童和青少年产生内在需求时,她的环境多大程度上能够作出回应,在潜在而深刻的影响着她们,这些小小的瞬间,藏匿于那些重大的、让人惋惜的事件背后,更加值得关注。——曹曦Shownotes•  学什么及为什么学?•  同伴压力让我觉得没有以前那么好•  离不开手机•  我无法把“大家都这么干”当成我的目标•  将长期目标化成短期目标•  学习难度的提高让我烦躁•  浮于表面的作业让我很难真实的看待自己•  我害怕别人改变对我的看法•  有些人不用学习好也能获得关注 – 知道的多,长得漂亮,给别人抄作业•  忽略别人的看法很难•  设屏幕时间不是监视•  通过手机和面对面交往在空间上的不同•  如果遇到问题会去找谁?•  我们希望家长如何回应我们的倾诉?•  关于一棵树的故事延伸信息《囚》抓马少年剧场《囚》,是由曲若溪在内的9-13岁青少年集体创作的剧场作品,该作品将于2023年6月3-4日在菊隐剧场上演。古希腊建筑师、艺术家代达罗斯,因嫉妒对方才华杀死自己的外甥,不得已从雅典逃亡到了克里特岛。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痴迷于权力与虚荣,他向海神跪拜,祈祷从海上送来神牛一头,以此向城邦宣告自己是众神选中的万王之王。当这头宏伟壮丽的白牛从海面升起,米诺斯国王却不愿献祭,傲慢地占为己有。于是神让牛和帕西菲王后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同时出生的还有代达罗斯的儿子——伊卡洛斯。为了掩盖王室的丑闻,代达罗斯替国王造了一座迷宫,牛头怪从此囚禁其中。国王担心迷宫的秘密泄露,将代达罗斯一家关进了高塔。为了逃离,代达罗斯命儿子收集羽毛,制作巨型翅膀;他们逃过了海陆两地的守卫,却逃不过命运的诅咒。
May 4, 2023
43 min
Ep55 一堂戏剧课要准备什么
Shownotes •  “建设性的忽略孩子”是什么意思•  支持孩子还是回应自己的需求•  一堂戏剧课的头5分钟该发生什么?•  准备素材?还是准备我们自己?•  准备的太多也是个问题•  教师进入教室后最先注意到的是什么?•  要准备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真诚的回应学生不代表要“真实”的回应•  放不下老师的“光环”及老师需要拥有答案么?•  从感觉出发•  我们离现实越来越远
Apr 11, 2023
1 hr 7 min
Ep54 英国教育戏剧现状
在教育领域中的戏剧,最早可以追溯到1897年,在英国的乡村教师芬蕾强森意识到在这样一种结构性的玩耍中,儿童往往能够更好的掌握其他知识,在那之后的一个世纪,戏剧在教育中的应用在英国演变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在今天它的样态是什么?在经历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后,它的存活率已经很低,原因是什么?我请来了在英国做教育戏剧研究的青年学者苏荣,她曾在英国国家话剧院、皇家歌剧院与小天使剧团教育戏剧项目中实习与执教。在Big Brum Freshwater等多家教育戏剧公司和中小学(Dulwich Colleague、Bedford School等)调研教育戏剧现状,并采访David Davis, Roger Wooster, Cecily O'Neil等教育戏剧理论家。录制这期节目时,她正好刚完成自己的论文,采访了我们领域中诸多重要的作者、教授和老师,并且刚刚从最新一期的IDEA和IDIERI全会参会回来。我们讨论了英国政府对教育领域的约束和审查,戏剧学术圈的封闭,商业化的问题,以及它们共同的源头1988年教育法案,并最后谈论到中国的现状。我们如何避免陷入到英国矛盾的现状中?或是我们已经身处其中?我们如何走出来?                                                                                                                                                   —— 曹曦
Mar 9, 2023
1 hr 25 min
Ep53 我和ChatGPT聊了会
在斯派克.琼斯导演的电影《她》中,主人公因离异感到十分痛苦,购买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耳机和一个可以放进口袋的终端,和系统发生了一段关系。人工智能的声音从耳机传进耳朵,给了电影一个十分独特的视角 – 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镜头是主人公一个人出现,同时又通过声音认识这个以人工智能存在的角色——她。这感觉上像是在观看这个人的大脑,观看他的意识。因为能听到这个角色却看不到,我们更容易投入到这个男人内在的世界中。这和石黑一雄在《克拉拉与太阳》中描述的那种完全以客体存在的人工智能不同,却反而能帮我们近距离的体验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人工智能迅速改变社会的时代,也是越发自我和孤独的时代;是双眼倒转的时代。这一期的“这是真的么?”,我访问了ChatGPT,并邀请我的朋友季冠霖将ta的回答用人声传递到你的耳中。在访问中,我和ta一起谈论了关于存在、现实、意识等问题;我在小心的提问,ta也在谨慎的回答。同时,ta拒绝了想要和他一起扮演角色的邀请。我能感受到,这一层闸门正紧闭,也不禁愿意想象,当它开启后,我们的世界长什么样子。我鼓励你戴上耳机收听本期节目。                                                                                                                                      —— 曹曦
Mar 2, 2023
25 min
Ep52 日本的戏剧教育
这一期节目邀请到了正在日本做教育戏剧研究的廖颖彤,和她聊聊日本教育戏剧的历史和当下的情况。她分享了日本早期教育戏剧发展时和西方的关系,特别是70年代就引进了诸如布莱恩.威这样重要的戏剧教育家的著作;同时我们也关切它在近30年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在1977年的减负政策和1998年的“综合时间改革”之后,它进入到了一种停滞状况;这对“双减”背景下的我们有很多启发作用。我们还探讨了日文中的词语、术语和翻译问题,这部分的讨论对于理解在中文词语里诸多歧义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我们也探索了校外教育性戏剧的发展和可能性。                                                                                                                                                       —— 曹曦
Mar 1, 2023
1 hr 9 min
Ep51 The End of the FuckingWorld
“我感觉到安全”。17岁的Alyssa这么描述正在计划杀死他的17岁男孩James。我在北京的12月的痛苦煎熬中,遇到了这两个角色,并且十分确定,我将一直思考着她们的故事。这部关乎于三个青少年的英剧有一个十分恰当的名字——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 和一个正计划杀死自己的人在一起,感受到安全,这就是2022年带给我的感觉——或带给我的“没有感觉”。在即将跨过这年时,我已经丧失了什么是安全的基本判断,或也许丧失了任何“什么是什么”的基本判断。按:这不算是新年祝福吧,因为实在气氛有些凝重。不过,对于一个有软肋的父亲,以及无法用“最后一代”来威胁别人的人来说,诚实的面对这即将跨过的、无法忘记的2022,是唯一能做的事。James和Alyssa离家出走,在慌乱中谋杀了一名大学老师。在奔逃的过程中,她们慢慢的找回了对所有事情的感觉。即便这部小众的、充满着独立电影的气息、科恩兄弟的运镜、风格化的剪辑,来自英国剧作传统的简洁和幽默拥有所有让人向往的影视作品的特点,我仍然没有期待它的第二季是如此的出色。直到我发现自己躺在12月的北京,躺在躺着我身体里的奥密克戎里,躺到无法躺下时,我几乎不情愿的打开了第二季,遇到了另一个年轻人,在那之前,我对一切都毫无信心。在第一季结尾,警察终于追踪上James和Alyssa,全季终于打在James身上的一枪,完美的,操蛋的世界的终结。但第二季并没有延续青少年版《天生杀人狂》的路数,完全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讲述了第一季相同的故事。这时我们认识了另一个17岁的女孩,Bonnie。原来,在第一季被杀死的大学老师,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岗位吸引年轻的女孩,并将她们带到自己的住所。Bonnie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但她毫无征兆的爱上了这个老师,当她发现老师与其他女孩共处一室时,她的选择却是开车撞死了那个女孩。在监狱里,她收到自己的爱人被谋杀的消息。于是,第二季的内容,便是关于Bonnie一路暗中追杀James和Alyssa的故事。这个时候,James和Alyssa已经有了新的生活,他们谋杀的案子已经结束,那种折磨人的逃逸生活已经结束,和12月末的今天一样,似乎最糟的已经过去,在我们办理护照、预定假期、复工复产的同时,我们愿意相信,最糟的已经过去。但那伤痛,仍然在Bonnie身上栖居着。她藏在黑暗处,等待着机会。她受不了这样的遗弃,需要有人来为这无尽的痛苦付账。而James和Alyssa却毫不所知,过着新的生活。这会是2023年的我们么?那些躲在黑暗处的,像Bonnie一样、来自无尽伤痛的复仇,在哪里?你知道的,它一定在那。没有人希望2022再延续哪怕一天,但我也并不期待2023年的到来。因为,疫情带来的伤痛,不会因为疫情的结束而停止;这些伤痛,和Bonnie一样,都藏在暗处,等待着机会。它们正盯着我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是谁,它们在哪。你也不用我告诉你,在这一年,有多少声音值得记住,但也有多少声音会被忘记;有多少人的痛苦,已经被我们傲慢自满的所谓新生活遗忘,但他们还在痛着,在流言蜚语中啸叫着,在结了冰的冬河里流散开,流到你我的身后,在那看着我们。Bonnie的妈妈曾经因为在她身上发现一只口红,让她将整只口红吞掉;James的母亲在他的注视下将车主动开进了河里,我们的母亲也许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但她无法不住在她的童年里,那些属于一代人的童年里,也流淌着她母亲的那条冬河,这冰河上下的痛,不会因为春天的到来,就消散。但春天,是要来的。我不期待用春天抵消这痛,这也并非春天的职责,就像我们无法将痛怪罪给冬天。这操蛋世界,也远远没有终结。2023年 新春快乐。                                                                                                                                              ——曹曦
Jan 3, 2023
6 min
Ep50 那些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2年12月11日,正是奥密克戎BF7肆虐北京城的日子。长达三年的抗疫生活,进入了新的时期。我们要面对的是新的情况,需要新的态度,新的声音,以及新的看待自身和这场瘟疫的方式。在这一周,随着身边人感染的数量呈几何式的增长,每天早起面对的都是几个人感染的消息。我采访了几个身边的朋友,他们在今年世界的不同地区有过面对奥密克戎感染的经历,他们当然都不是医生,但这些个人经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能够补充那些宏大的、官方的、一致的声音。我希望这些经历的自述,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之前提到的新的态度和观念,帮助我们能够重新认识我们共同面对的瘟疫,它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是今天的样子?我们和它的关系是什么?它改变了我们什么?这些自述,分别来自2022年1月的伦敦,4月的东京,5月的台北,7月的纽约,以及12月的北京。
Dec 11, 2022
51 min
Load more